時間過得真快!阿公、阿嫲原本計劃 3/20 回馬來西亞,但由於疫情的緣故,延長了逗留,想説等疫情好轉些,再安全的飛回家。三個月的時間,一眨眼便過去了,美國的疫情非但沒有改善,反而更加嚴重。應該説是一開始比較嚴重的疫區,因爲後來有即時做出一些措施,漸漸的得以控制下來,反而是其他州區,就像我們住的德州,因爲州區逐步開放營業; George Floyd 被白人警察壓死,民衆沒有社交距離的上街示威、暴動;還有,最重要的是人們看待疫情的態度;使得疫情不但沒有好轉,反而更加嚴重。
馬來西亞還有很多公務等著阿公、阿嫲回去處理,加上回到安全很多倍,且是自己國家的家園,雖然正值美國疫情高峰期,還是毅然決定回國!但,還是得小心處理。例如,雖然 3 月份所取消的班機,是美聯航空,阿公、阿嫲還有 credit 在那裏,可是我們選擇坐其他航空,不選擇在美國境内轉機。原本想坐 EVA 航空,感覺安全很多,可是台灣并沒有開放讓外國人到台灣轉機。之後想乘搭 AA 與日航航空,到日本轉機,可是航班出現不久後便取消了。最後決定坐 Qatar 航空飛到 Doha。因爲考慮到經濟艙的人比較多,阿公決定忍痛,坐商務艙。經過多番考量,覺得這個方法可行,雖然仍會擔心他們旅途上的安全,還是祝福他們平安回到自己的國家。
由於疫情嚴重,媽媽獨自一人送阿公、阿嫲去機場。爸爸中午提早從公司回來,在家上班,順便看顧姐弟倆。
從機場開車回家的路上,媽媽流著淚,唱起吳奇隆的「祝你一路順風」!
~ 媽媽的感觸 ~
人在出生的那一刻、在相見的那一刻,便注定要面對分離的痛苦,不管你是要、還是不要,
~ 姐姐的反應 ~
因爲疫情緣故,姐弟倆沒有到機場送機,只有媽媽一人去。出門前,姐弟倆給阿公、阿嫲抱抱。弟弟抱著阿嫲和阿公的時候,眼睛眨得特快,媽媽看見心酸,眼睛也開始紅起來,强忍淚水不讓它流下。姐姐看見了,跟媽媽說:“下一次又會見面的,不用難過!”
晚上吃飯,想起阿公、阿嫲,媽媽又是眼睛紅紅,姐姐又說:“你如果這麽想念他們,爲甚麽不搬回去跟他們一起住呢?” 是啊!就是這麽簡單的道理,怎麽自己卻想不到呢?
~ 弟弟的反應 ~
媽媽:“爲什麽你昨晚來我們的房間睡?”(阿嫲、媽媽與姐姐睡一個房間)
弟弟:“因爲最後一晚了?”
媽媽:“什麽最後一晚?”
弟弟:“因爲阿嫲要回去了!”
媽媽:“爲什麽你剛才不到(屋子)外面送阿公、阿嫲?”
弟弟:“因爲我不敢!”
媽媽:“爲什麽?”
弟弟:“因爲我可能會哭!”
一起拜《八十八佛》的時候。
弟弟:“今天沒有阿嫲跟我們一起拜《八十八佛》了!”眼睛又猛地眨呀眨。
弟弟繼續:“沒有人可以跟我一直笑了!”
停頓了一會兒有繼續:“平常阿嫲念錯,她就會一直笑,然後自己先拜下去。”(因爲弟弟聽阿嫲念錯,都會給阿嫲一個 big smile,非常可愛、溫馨,讓阿嫲更愛笑)
媽媽:“爲甚麽今天你的眼睛一直眨個不停?”
弟弟:“我也不知道!”
媽媽:“有灰塵在裡面?”
弟弟:“沒有!”
媽媽:“會不舒服嗎?”
弟弟:“不會!”
媽媽:“是不是想哭?”
弟弟:“怎麽你們今天都問我這個問題?”
媽媽:“因爲阿公、阿嫲要回去了!”
弟弟:“我只是很心痛!”
媽媽:“心痛?”
弟弟:“不是真的痛啦!我只是很捨不得阿嫲和阿公!”
媽媽:“阿嫲回去會比較忙了!”
弟弟:“爲什麽?”
媽媽:“要打掃、收拾家裏、還要煮飯!”
弟弟:“公公不可以煮嗎?”
媽媽:“公公不會煮!”
弟弟:“爸爸爲什麽會煮?”
媽媽:“爸爸來念書的時候有學煮。阿公每天上班,沒有時間煮、沒有學煮。”
媽媽:“那你喜歡媽媽煮的,還是爸爸煮的?”
弟弟:“我喜歡媽媽煮的!”
媽媽:“可是媽媽煮的你并沒有吃很多,那你最喜歡吃媽媽煮的什麽?”
弟弟:“煎餅!”
媽媽:“拜托!那根本不是媽媽煮的,那是外面買回來的,我只是煎一煎而已!”
弟弟仍想不出他喜歡吃媽媽煮的什麽?
弟弟:“我喜歡吃你弄的馬鈴薯!”
媽媽:“那個也只是放進烤箱烤熟,拿出來放一堆醬。”
看來媽媽應該提升烹飪技術了
公公=爸爸的爸爸
阿公=媽媽的爸爸
弟弟:“公公會陪伴我;阿公會跟我玩!”
媽媽:“怎麽說?”
弟弟:“公公沒有跟我玩,只是陪我走路上學;我坐在沙發上(阿公的隔壁),阿公會來摸我、扭我(搔我癢),他會跟我玩!”
媽媽訝異弟弟還理出‘陪伴’與‘玩’的分別。小朋友喜歡與大人互動,有身體上的接觸,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是被愛的。
其實弟弟最想念的就是阿嫲。坐在沙發上,阿嫲會幫他按摩;念經時,又會跟弟弟笑;禮拜《八十八佛》時,弟弟完全斜拜,上半身完全擋在阿嫲的前面,阿嫲只好小空間的禮拜,可是都沒駡過弟弟;拜完,又黏著阿嫲一起回向,有時還勾著阿嫲的手一起禮佛、聞訊;阿嫲在佛堂用功時,弟弟也在一旁誦讀《楞嚴經》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