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pril 18, 2022

偈頌 . 石屋清珙禪師

2022.04.17

值得省思!


文章來源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259854

手攜刀尺走諸方,

線去鍼來日日忙;

量盡別人長與短,

自家長短幾時量?

──元.石屋清珙

* 鍼 zhēn:[名] 縫布帛的工具。同「針」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鍼,所以縫也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風操》:「男則用弓矢紙筆,女則用刀尺鍼縷。」(來源:https://pedia.cloud.edu.tw/Entry/Detail?title=%E9%8D%BC&search=%E9%8D%BC

這首詩偈是元代的石屋清珙禪師所作。

偈中看似描寫裁縫師的辛勞,每天只顧忙著為別人丈量尺寸、縫衣裳,而疏於為自己度量;實際上是暗喻我們,在人生道路上,我們是否也像那個裁縫師一般,終日忙碌於分別計量,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?

「手攜刀尺走諸方」,裁縫師手裡拿著刀尺,各地奔波丈量,替人穿針引線縫衣裳,真是「線去鍼來日日忙」。我們雖不是裁縫師,也難免日日忙於和他人比較、分別,忙於自我的利益籌算,忙來忙去終究忙不出一個所以然來。

「量盡別人長與短,自家長短幾時量」,人往往習慣於向外去看,丈量別人的長短,丈量別人的貧富,丈量別人的貴賤,丈量別人的美醜,丈量別人的好壞,丈量別人的是非,但是就不知道要反觀自照衡量自己;兩個眼睛只有看到別人,卻看不到自己

其實,人的煩惱無明,大多是從觀看他人,與他人比較、計較而來。從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就以觸覺來「比較」誰得到的疼愛多,以哭聲來表達自己的「計較」;上學讀書了,「比較」誰的分數高,「計較」老師是否偏心;踏入社會後,又不自覺的「比較」誰的待遇好,「計較」老闆是否公平;即使父母去世了,還要「比較」誰的財產分得多,「計較」遺囑是否公正,人生一旦有了比較、計較,紛爭也就應運而生

人一旦產生愛憎的心,就有「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」的心態,甚至有「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」的偏見,這是很可怕的。如果能像禪宗三祖僧璨大師於〈信心銘〉所寫「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;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」,遇事不分別、不計較、不存愛憎,就容易看清自己的面目。

這首詩偈主要是勉勵我們,為人處世,當放開心胸廣結人緣,凡事不比較、不計較;面對於人事的紛擾,則抱持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的心量,泰然處之以責人之心責己,恕己之心恕人,經常反觀自照自己在不在?自家寶藏有多少價值?自然可避開很多人生的陷阱。自家的長短你幾時量?不妨常常問自己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