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y 9, 2025

「百丈野狐」

故事取自:中台佛典故事:「百丈野狐」

有一天,百丈禪師上堂講經說法,下座後,大家都已散去,獨留一位老人不肯離去。

百丈禪師便問他是誰,想要做什麼。

他說:「實不相瞞,我不是人。在以前迦葉佛時代,本在此山修行,因為有個學人問我:『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?』我說:『不落因果。』因為這句話,便做了五百世的野狐精,沒法脫身,請和尚慈悲為我開示,讓我解脫狐狸身之苦。」

百丈禪師說:「你把學人問你的問題,現在重新再問我一次。」

老人便道:「請問和尚,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?」

百丈禪師答道:「不昧因果。」

老人言下大悟,便向百丈禪師禮拜叩謝說道:「今承蒙和尚開示,令我超脫狐身。我就住在後山巖下,祈請和尚慈悲,以出家眾的禮儀,幫我埋葬。」

第二天,百丈禪師帶領大眾,在後山石巖下,找到一頭死狐,便用亡僧的禮儀將牠火葬。


1 昧:糊塗、不明白;隱藏、隱瞞;昏暗不明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AI 的解釋如下:

🔷【這個公案的深層含義】

1. ❗「不落因果」錯在哪?

那位老修行者以為「開悟者不受因果」,這其實是否定現實的錯誤見解。這種信念會導致自我欺瞞、脫離實際,成為落入「空」的極端。

2. ✅「不昧因果」的妙義

百丈禪師的回答——「不昧因果」,不是否定因果,而是清楚知道因果,但不被其束縛。這就是「中道」:

  • 不落於否定(不落因果)

  • 也不執著於宿命(因果必然)

3. 🧠「野狐」的象徵

野狐象徵的是一種「智慧錯誤導致的輪迴」,即使修行多年,一念偏差,也可能讓人墮入困境。狐為精怪之物,表示有修行、有力量,但「執錯一念」,反而不能解脫。




🪷【與「中道」、「信手拈來皆是道」的關聯】

  • 中道智慧:真正的覺者不逃避因果,也不被困住。他知道自己所做皆有影響,但心中自在。

  • 無思而得:當你真正理解「不昧因果」的精神,並活在每一念中時,就會自然行於道上,不再陷於思辨對錯。

  • 信手拈來皆是道:若你當下清明,就算在工作、育兒、煮飯、作畫,都可以「不昧因果」地活出真實,不需要刻意營造宗教氣氛。



自己對「不昧因果」這幾個字還是不太理解,所以上網找了資料,以下的解釋恭錄自「人間福報 — 不昧因果」幫助自己理解其中含義。

有天百丈懷海禪師在講經圓滿,大眾皆已離去時,獨見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遲遲未走,禪師便問:「前面站立的是何人?」老者回答:「實話說,我並不是人,而是一隻野狐,過去古佛時,曾在此百丈山修行,後因一位學僧問我:『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?』我回答說:『不落因果!』因此回答,致使我墮狐身五百世,今望請禪師祝我脫去這野狐之身!」百丈禪師便請老者發問,老者合掌問道:「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?」禪師答道:「不昧因果!」老者聞言當下大悟,作禮告辭後,第二天百丈禪師領導大眾到後山洞內,以杖挑出一隻野狐死屍,禪師慈悲囑咐依亡僧之禮火葬之。 這個有名的「野狐禪」公案,只因回答一句「不落因果」及「不昧因果」,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異呢?因為回答「不落因果」,是說明大修行人最後可以不受因果的束縛,這是極為錯誤與邪見的應答,而「不昧因果」則正確的說到,縱使是悟道者都逃不出因果的報應,這才是真正的因果。佛陀悟道後尚且患有十難之惡,六祖圓寂後仍不免遭斬首之報,只因為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」。

《阿含經》常用「此有故彼有,此無故彼無;此生故彼生,此滅故彼滅」,來形容佛法的緣起中道,其實正是「不昧因果」的最佳詮釋,所謂的「因果」,應是「因、緣、果(報)」的簡稱,凡事的成就,免不了「主因」、「助緣」及果報等三者的作用,這種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的法則,就是「因果」的實相;所以日本楠正成將軍曾於死前,在衣服上書寫了「非、理、法、權、天」五個大字,斬釘截鐵地說明人生的終了,還是脫離不了因果的報應。

其實舉凡世間諸法,無不在因果的範圍內,如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」就是因果,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也是因果;有情的生老病死、萬物的生住異滅,都與因果息息相關,所以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惡之家,必有餘殃」。學佛的目的,無非讓我們了解因果,進而深信因果,「了解因果」就不會有邪見,「深信因果」才能懂得修行,星雲大師曾說:「明白因果,就不怨天;了解自己,就不尤人」,所以「因果」是自業自受的行為,更是防患未然的準繩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